主页 > imtoken币不见了 > 赵晓:“区块链数字货币”不可承受之重

赵晓:“区块链数字货币”不可承受之重

imtoken币不见了 2023-03-22 06:33:12

你相信吗?单笔交易的能耗成本,比特币是VISA的74万倍!

文:赵晓(独立经济学家)

在当今全球数字时代,各国资本竞争的主战场不再是传统的商品市场,甚至金融市场,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市场。只有占领数字市场,才能有效控制和分割金融和商品市场。数字货币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各国央行争相关注数字货币,可以说不仅是为了应对区块链货币的竞争,也是为了应对当今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

然而,央行打算开发和主导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想法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有着难以承受的分量。

1

单笔交易的能耗成本,比特币是VISA的74万倍!

众所周知,数字化技术的一个好处就是节省成本,即第一次边际增量可以接近于零成本,新型电商相应地“抢”了传统业务。不过数字货币中国能交易吗,笔者在《区块链热中的冷思考》一文中已经提出:因为区块链技术类似于公投的思维逻辑,无论大小,都要遍历所有节点,所以交易成本极高。

考虑到需要“一份”的存储机制,区块链实际上是对存储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如果再加上为了实现所谓的共识和挖矿所消耗的巨大能源的生产成本,区块链的效率将更加低效甚至不堪重负。

例如,自推出以来,比特币的信任最小化共识就是通过其工作量证明算法实现的。这些“工作”的电脑正在消耗大量能源,其每年的能源消耗统计总结如下:

1、CO2:34.73 千吨。相当于丹麦 1 年的碳消耗量:2、用电量:73.12 TWh(1 TWh 为 10 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奥地利一年的用电量。3、电子垃圾:10.74 千吨。相当于卢森堡一年内的电子垃圾总量。4、单笔交易能耗统计:296.15kg二氧化碳;相当于 740,368 笔 VISA 交易,或 49,358 小时的 YouTube 观看时间。5、耗电量:623.47kWh;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家庭21.07天的用电量。6、电子垃圾:91.60克;相当于 1.41 节 AA 电池或 1.99 个高尔夫球。

你相信吗?单笔交易的能耗成本,比特币是VISA的74万倍!

原因当然是因为所谓的“单笔交易”是指两点之间的交易,但是这笔交易必须被所有 700 万活跃比特币用户记录,所以一笔交易必须得到 700 万用户的执行和确认。有效的。能耗不是两台,而是700万台机器,这是机器信任的代价!

该模型预测,矿工最终会将其收入的 60% 用于电费。实际统计:截至 2019 年 1 月,矿工的电费支出仍然超过 60%!

除了挖矿成本,区块链的“时间成本”也极高。以比特币为例。使用比特币支付时,一般需要 10 分钟才能完成支付确认。如果要保证支付交易的不可逆性,通常需要等待连续 6 个数据块被完全确认,但这至少需要 1 小时的确认时间。相比之下,银行网银支付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通常都是秒级完成。

区块链的规模与效率成反比,与能耗成正比,这是它的致命缺陷!因此,注定了区块链货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能是小试牛刀,却未能大显身手,无法替代目前的法币交易。

事实上,对于拥有 3500 名注册用户和 700 万活跃用户的比特币来说,应该离区块链效率瓶颈的天花板还很远。但如果放大到用户数超过千万或达到千万的地步,比特币其实是根本“无法使用”的!

毕竟,如果不是那些过于热衷于搞通胀经济的政府(通常是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政府),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货币根本就没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区块链以效率劣势换取信用优势。只是因为政府乱印钞票,法币存在信用劣势,区块链货币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

央行数字货币根本不可能是区块链货币

即便如此,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思维仍会限制其自身的应用和发展,而央行旨在取代传统货币的数字货币可能很难随着区块链技术向前发展。

有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央行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但这不太可能。区块链技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货币应用,或者说央行的所谓数字货币根本就不是区块链的货币。目前,区块链加密货币中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币,甚至 Libra 也是半区块链。央行大规模推出区块链货币,根本没有能源支撑的基础。

原因之一是能耗支撑不住!目前,全球每年货币交易量为2000万亿美元,比特币交易量为24万亿美元,比特币消耗73太瓦时的电量。货币兑换所需的电力将高达近9000亿太瓦时,而中国目前年发电量仅为6000太瓦时。此外,还有资产交易和大宗商品交易,以及日常消费的零售商品交易。目前,仅小额支付的年均交易量就达到了35万亿元,因此如果将区块链作为央行的法定货币,其消费和效率将很快达到天花板。对于中国来说,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想象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货币吗?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北京指出,目前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应用更适合交易量较小的环节,因此选择了两个系统进行试点: 一是票据交易。数字货币中国能交易吗,一是贸易融资。

前者是因为交易的交易对手相互了解,相互负责,监管任务和责任不多;后者是因为换手频率比较低。周小川还指出:目前第三方支付更多是采用电子支付的形式,而不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的数字货币技术。

原央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先生曾主持开发央行征信系统。目前,这个综合信用数据库包含了千万家企业和超过6亿个人的信用数据。有人问他是否可以在系统中考虑区块链技术。他坦言,区块链的弱点是链上节点多,在频繁交易的情况下效率很低,成本很高。

在 1990 年代,没有区块链。即使今天央行的征信系统建成了,估计也不会用到区块链技术。原因很简单。如果用区块链技术,上千万家企业,6亿人上链,为什么要把一个人的信用数据发给另外6亿人呢?6亿个网点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处理和存储结构来处理另外6亿个与他们无关的网点的信息?

所以,区块链货币的巨大成本决定了所谓央行数字货币,只能用“纸”代替“币”,也就是更多的是一种电子货币,而不是一种全新的区块——基于数字货币。基于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是真正的数字货币,央行所谓的数字货币其实是一种电子代币。它是一种与微信支付宝没有太大区别的“电子令牌”。相反,现金被用作支付手段。

3

比特币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沉没成本”

除了上面的成本分析,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也将在面对更新的技术时受到挑战,可能面临“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巨大“沉没成本”。经济学上所谓的“沉没成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投资无法收回的结果。

2019年11月,谷歌高调宣布成功展示了“量子霸权”:包含53个有效量子比特的处理器“Sikmo”在200秒内完成了传统超级计算机Summit需要1万年才能解决的问题。加密货币的领头羊比特币一夜之间跌幅超过1000美元。

这是因为:基于密码学和算法的加密货币在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的量子计算面前,很可能面临灭绝。全球虚拟货币已经是数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但面对量子计算的第一声呼喊,却岌岌可危。如果再考虑未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区块链货币的乌云到底有多厚?